不管在Run哪科時,只要遇到cancer患者,學長姐絕對會提到<腫六點>,CP值相當不錯XD
1. Initial presentation
初次診斷的主訴,有哪些症狀,當時的身體狀況,甚至是CBC,可以與chemotherapy後比較,當初的tumor marker等,risk factor或任何影響預後的因子可以加強詢問
2. Diagnosis
用何種方法診斷的,因各種cancer gold standard不同而有所分別。是用影像學如CT呢?還是切片(內視鏡、影像guided)後做組織學、病理學呢?基因檢測的結果呢?
3. Disease extent & Staging work-up
分期,記當下run的科,畢竟分期一段時間總是有大大小小的改變,大方向即可,例如: lung cancer的T主要以大小來分、gastric cancer的T主要以深度來分
不同cancer的work-up流程也是相當重要
影響的主要是治療及預後,staging就像是cancer患者療程的中樞,可以說整個醫療過程就是圍繞著staging跑
4. Plan & Treatment
根據分期和症狀及其他因素(如patient或family的想法),決定是否積極治療,治療的選擇,可以是chemotherapy、radiotherapy、operation、甚至hospice等
※題外話,也許有guideline,但選擇絕對不只一個,一位80歲男性ampullary cancer,爺爺因tumor腸阻塞,開whipper把病灶切乾淨還是做bypass單純緩解症狀呢?
年齡、症狀、體力、家庭支持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
5. Effect & Side effect
治療效果如何,complete remission (CR)完全消失,partial remission (PR)或是根本refractory難治癒,relapse復發等
副作用不只是已經發生的,包括可能發生的,這也是必須先說明的部分
6. Ongoing problems
個人認為是summary的概念,不管是制定療程(副作用、治療無效)或是患者面對的問題,曾經遇到會接下去可能發生,可以再梳理一番
簡單以一個外科治療為主的大腸直腸癌為例子XD
1. Initial presentation
當初的症狀是大便出血,頭暈還是裡急後重等,可粗分前段大腸還是後段大腸症狀,菸酒史,家族史也是詢問的重點
2. Diagnosis
是大腸鏡切片診斷還是CT,pelvic MRI等
3. Disease extent & Staging work-up
CT發現有肝轉移或是pelvic MRI有看到深度lesion及LN enlargement等
4. Plan & Treatment
是CCRT先還是直接TAMIS拿掉,如果開LAR是否要adjuvant therapy等
5. Effect & Side effect
治療成效使病灶完全消失?副作用讓chemotherapy無法繼續?
6. Ongoing problems
這裡患者可能就會特別關注排便功能,肛門造口。治療需要考量的層面就更多了。
留言列表